ToB业务存在大量线下营销和服务环节。只有产品、没有营销、没有销售、没有服务,这就意味着是一个“长不大的业务”。对国内的中小组织来说做TOB,以标准化产品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最好的但过于理想化的。甲方都把自己当上帝,不管这个诉求是否在合同范围内,契约精神不够,人情社会无法掰扯合同约束,个性化是对标品最大的冲击。可能两个策略,一是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可行产品)方式:ToC思想借鉴到ToB中。规划并做出小产品,小步快跑,结合市场使用和反馈来调整步子,及时发现产品与客户需求差异,随时调整,船小好掉头。当然这不能完全借鉴ToC,个人消费者晚上就比上午更容易消费,晚上情感防御更薄弱,一冲动就成交;ToB的决策链路长,决策理性,链路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阻碍,成交周期长,也就是说市场反应会滞后,甚至综合原因根本等不来市场反馈,而步子不能停,仍然要继续推进产品进程,推进就意味着投入。但这并不意味开始就得做个泰坦尼克号。二是由规划式改为演进式:开始产品要做小甚至小到0,将小产品融合到项目里,解决方案里,先卖项目后卖产品,从项目中提炼共性,将共性转成产品特性,经逐步演进后,项目里的标准化比例逐步提升,定制化逐步降低。软件没有100%的标品。要做理想主义者更要做现实主义者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